空盪盪的房間裡放著一台老舊的三件式床頭音響,音響的播放格式還停留在卡帶與 CD 的時代。喇叭本身帶著一對銅線而非音訊端子。裸露出來的銅線只剩稀疏幾芯,無法跟音響本體連接。
伍佰夏夜晚風的弦律傳了出來。這弦律非常美妙,聽一小段便能在腦中重現完整的曲子。奇怪的是,卻始終記不得曲子的字字句句。
大概是弦律太美,歌名太適切。很容易將自我投射到曲子的意境中,於是變成了一首沒有歌詞的歌。因為已經成了樂器的一部分了。
台灣 90 年代後的音樂,就屬伍佰與董事長最得我心。除了經典的情愛主題,早期的台式搖滾也有不少如 60、70 年代,英美樂曲中常出現的反思與批判。
如果伍佰的〈樓仔厝〉講的是現代城市生活的無奈…
〈返去故鄉〉講的則是一種鄉愁,以及對於城市生活的態度:
看看〈返去故鄉〉的副歌,講的是一種堅定的信念,而這非得用台語才能表達得到位:
我的雙腳站在這
我的鮮血 我的眼淚 都埋藏在這片腳踩的土地上
我的雙腳站在這
這有我的靈魂 雖然我依然感到孤單
沒有可以動搖我 但是沒有人可以動搖我
伍佰唱台語歌自然無懈可擊。唱起國語歌雖然有種說不出來腔調,會直覺的想要歸納在咬字上,但伍佰的唱法很道地,是完全獨一無二的風格。看一下〈浪人情歌〉:
我會擦去我不小心滴下的淚水
還會裝做一切都無所謂
將妳和我的愛情全部敲碎
再將它通通趕出我受傷的心扉
聽到那「淚水(ㄙㄨㄟˇ)」、「一切(ㄘㄟˇ)」,再聽到「敲碎」與「心扉」。你知道,這個咬字,這個唱法,就是伍佰。那真真切切融入台灣當地的伍佰式台式搖滾。
再看看我個人最喜歡的,那 base 下的超到位、歌詞看了讓人渾身起滿雞皮疙瘩的〈白鴿〉,是首負著傷也要邁向自由的偉大進軍:
〈白鴿〉的創作是有一些社會故事背景的,即使撇除掉那個部分,單獨來看仍然極具正面能量。以白色的鴿子做為純潔無遐、孤獨且不可容侵犯的象徵,即使受了傷流了血,強壯的心靈仍然繼續支撐著,飛向生時即被賦予的使命,就是自由。這自由,不妨把它當成是自社會形成的無形枷鎖中的解脫與奔放。
伍佰的吉他也很強。他的現場演奏基本上都是自己拿吉他。下面是〈愛你一萬年〉裡面的 solo 片段:
來看伍佰的〈痛哭的人〉現場版,這首歌是民謠曲風,也難得看到他坐著彈吉他。與 China Blue 的搭配很棒:
歌自己寫、自己唱、自己彈,十足霸氣!
再來看到伍佰與謝霆鋒合演的電影《順流逆流》,當中的伍佰自己寫自己唱的歌〈我的名字〉。那是學生時期第二次進電影院,沒看過這麼帥的伍佰。歌曲搭上電影中那浪人形象,曲子本身又是三拍子的華爾滋,浪漫極了。
歌詞也很浪漫:
我的名字 飛進了雨中
慢慢浮現在我心口
請妳原諒我的無法捉摸
因我不曾愛過眼前的妳 竟讓我難過
還有溼紅了我眼眸
我要全部放棄全部從頭
因我握妳的手 就已經足夠
『我要全部放棄、全部從頭,因(為)我握(著)妳的手就已經足夠』這不是癡情什麼是癡情。
房間擺著的老音響還在,CD 卻一張也不能播了。即使已經到了數位專輯、線上串流的時代,仍然喜歡聽卡帶、CD 時代的老歌。新的舊的來來去去,只要能夠去珍惜那些值得雋永的就行了。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