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North Face 機能外套開箱

我最早接觸的 The North Face(㆘稱 TNF)的商品是他們的城市休閒背包。這款背包外型簡單俐落,包含我最喜愛的功能:側拉鍊筆電收納,不需要打開背包上面的大口袋也能取出筆電。除此之外,機性性稍嫌不足,售價也偏高。TNF 的訂價一向如此,以相同機能的商品來說,TNF 總是貴上人家不少。

前一陣子去日本滑雪,在規劃旅程時也興起了買一件機能性外套的念頭。條件設定上,希望它能防風防水兼具透氣性,而且外型別太「機能」。第一個條件以現代的材料科技來說不成問題,例如大家較熟悉的 Gore-Tex 布料,即同時具備防水與透氣這類反差科技。不過在外觀設計上,機能性商品普遍給人……怎麼說,大概是一種較古板老成的印象吧?

這個部分,TNF 的策略相當好。在路上看到他們家的外套總是會引起我的注意。剪裁有區分出亞洲版型,線條與修飾比較年輕化;配色與裝飾簡單大方,不會過餘浮誇。當然,外觀的偏好是很主觀的,只要對到味,那東西怎麼看都順眼。相對的,不管是「比較好看」的牌子或系列,外觀上的優越性都是要花更多金錢才能取得的。

借用 TNF 網站的圖,下圖同

這次買的外套是 TNF 官網上寫的「防水透氣三合一外套」。兩件式的設計。外衣採用的是自家 Dryvent 科技,「聲稱」具有防水、排濕、耐磿三大機能;內膽是抓絨衣,可做為保暖層。外衣有內拉鍊,可以跟內膽的拉鍊拉在一塊,配合後頸與雙手手腕上的扣環,就能把兩件組合在一起。

討論一下優缺點。

先講兩件式設計。在洋蔥式穿法中,這件外套的外衣與內膽,可以對應到防風層與中間保暖層,在戶外健走時,可依照身體的感受來搭配:在風強氣溫低的環境,可以兩件一起穿;在活動激烈、出汗量變多後,可以脫掉內膽、只留外衣;到了有遮避處進行休息時,只穿內膽即可。可是當兩件外套用拉鍊與扣環組合成一件後,顯然失去搭配的彈性。

實際上應用在日常生活穿搭時,仍會發現組合式的設計仍有其好處。畢竟組合後會變成「一件外套」,拎走一件外套,與兩件外套,便捷性仍是前者較好。姑且不論值不值得,這個功能讓我們多一個選項可以運用。我可以都不使用,一旦有需要,它便是一個方便的功能。

再來講內膽。內膽是抓絨的設計,平時穿搭並不方便。想像身上穿了一件帽踢或大學踢,要把這件相對貼身、而且摩擦力不小的抓絨外套穿上去,不是袖口穿不到位就是裡面的布料擠成一團。以台灣舒適宜人的環境來說,如果穿上了較厚重的衣服(例如帽踢),外面我就只會單穿外套的外衣。對我來說,這樣子的保暖與機能性都足夠了。那麼平時什麼時候會外衣連同內膽一起穿?裡面穿短袖或薄長袖的時候。

為了讓內膽的拉鍊可以拉到外衣的內拉鍊上,內膽拉鍊必需可以兩面拉,而且必需與外衣的尺碼相同才行。實際走訪 TNF 在台灣的各大店家,有單賣的能組合的內膽選擇仍然很少。我曾想過買一件羽絨內膽來搭配以應付零度以下的環境,但款式與價位讓人選擇不易。

兩面拉鍊。單穿時從外面拉,組合時從裡面拉
右邊的內拉鍊(大齒)與外拉鍊(小齒)

最後討論 TNF 自家的 Dryvent 三防科技。我之前從沒穿過這類機能性產品(例如 Gore-Tex),無從比較。單就實穿的經驗來看,防水科技(嚴格講是「防潑水」,久了布料還是會透水的)是最有感的,兼之有透氣性,淋溼後並不會有厚重黏膩感。老實說自從入手這件外套後,只要是陰雨天我幾乎都穿它出門。雖然短時間內在細雨中行走或騎單車不成問題,下大雨的話還是撐傘或穿雨衣吧。

因為防水的關係,布料不容易髒,清潔很容易。清水加上中性洗劑輕柔搓洗,滴完水後吊起來用風扇吹半天就乾透了。對於常常到戶外活動的人來說,即使經常性的進行上述洗滌流程也不大麻煩。

Dryvent 隱藏的問題是它的耐用性。Dryvent 的前身 Hyvent,常被反映有耐用性的問題。


一句話的心得:砸了大錢,相見恨晚。

實穿照
結果找不到背包正面實穿照
廣告

Posted

in

by

Tags:

Comments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