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陣子我車子的台灣原廠宣布全車系加價新台幣一萬元就能讓車機支援 Apple CarPlay,於是趁著最近去原廠保養一起加裝。
我沒裝原廠導航,車上也沒有它廠的導航機,一直以來我都是使用手機。手機導航最大的麻煩是手機的固定,其次是手機供電。手機固定我是選擇冷氣出風口車架,缺點是會擋冷氣。雖然出風口兩邊還是有風,但因為車架卡著冷氣口,出風角度不能調整,在我的車上變成對著臉,滿不舒服的。手機在導航時頗耗電,車上的 USB 插孔又不支援大電流充電,結果人到目的地,手機電量卻沒半點增長。而且 USB 連接線掛在冷氣口下面對於中控台的操作也有些許影響。

這一次原廠的 CarPlay 更新,軟體面上讓車機支援手機導航(也可以說是讓車機變成手機的延伸);硬體面上則是讓車子的 USB 插孔支援大電流充電。安裝完 CarPlay 後,手機接上 USB,導航(或其它操作)與充電一起完成。

我沒用過自己車子的原廠導航,只能跟之前開過的其它廠牌車子的車機導航來比較。手機導航有動態車況,圖資與網路同步。目的地的設定上很方便,可以在電腦上設定完再傳到手機上,等到接上車機時開始導航即可。或者接上車機後直接在手機上操作,不一定要透過中控。
原廠導航的話,路線指引較清楚,特別是高速公路或高架道路的路口匝道,通常都有模擬畫面可以對照。原廠導航無需手機與網路,上車就能直接使用。另外原廠導航跟車子的整合度比較好(如 HID)。兩個各有優缺點,單看個人喜好並選擇了。
以我的手機來說,導航軟體支援 Apple Maps、Google Maps 與 Wave:CarPlay 與 Apple Maps 整合度最高,可以使喚 Siri 來設定導航路線;Google Maps 有車道標示,用電腦協作也很方便;Wave 有速限提示還不錯。三者用起來沒有太大的差異,在沒去過的市區道路上一樣常走錯道而大繞路。
CarPlay 與車子控制旋鈕的整合比較想像的還好。音樂鈕(🎵)與導航鈕(NAV)分別對應到音樂 app 與 Apple Maps;HOME 鈕(⌂)類似 iPhone 的 Home 鍵,按下回到主畫面;返回鈕(反 ↩︎)的功能也正常,可以跳回上一個選項。CarPlay 的畫面操作用旋鈕來正轉、反轉或四向側壓都行,整體來說很直覺。

Siri 在 CarPlay 似乎變聰明了,下指令後的反應正確率滿高的,像是「導航回家」或「打電話給誰誰誰」都能一次搞定。我想大概是因為車上的封閉環境與車用收音設備影響的關係。音樂或 Podcast 介面倒是普普通通,操作上跟原廠車機系統差不多。之前我都是透過藍牙連線播放音樂,CarPlay 走的是有線連接,音質有提升。
整體來看這錢花的值得了。一上車把手機拿出來放座位邊的飲料架上,把已經抽出一小段的 USB 連接線接上手機,就能開始操作了。除了中控螢幕外,沒有其它面版或固定裝置,乾淨簡單。缺點的話,大概就是每次上車都要做上述那些動作吧。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