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野圭吾《秘密》的秘密(文長)

之前在看《解憂雜貨店》時,前幾頁的導讀就寫著「如果你喜歡《秘密》,那麼應該也會喜歡本書」之類的評論,於是最近也把東野圭吾一樣非常經典的《秘密》找出來看。

(以下微雷,但不影響觀賞樂趣)

簡介一下《秘密》書中劇情設定,大抵上是男主角的妻子在一次意外後身故,但她的靈魂卻附身在他們的十一歲親生女兒身上,從此展開新的一家兩口(或三口)的生活。

51g6jy2whbl
圖/維基同名條目

看到這個設定,我的第一反應是「接下來有好戲可以看了」,也很難不聯想到父嫁或鬼父這類糟糕的情節(東野圭吾的話當然不可能會發生)。之前看過的類似的交換身份或靈魂附體的電影或日劇,最後結局通常都很寓教於樂,自然地的也把《秘密》歸納在類套路的劇本上。

看完後才發現錯得離譜。錯……得……離……譜……!

完全被自己、被作者、被《解憂雜貨店》的導讀騙了。因為《秘密》的後座力太強大了,隨著情節推移所產生的情緒性綁架也跟《解憂雜貨店》截然不同。我甚至認為如果你也符合「為人父且家中有十來歲的獨生女兒」的情況,你看完應該會直接崩潰。

我認為這本書旁邊應該要放本公開說明書,聲明一旦翻開了後果自負。話說到這,可別說我沒提醒啊!

不少網友認為《秘密》是道地的推理小說,不過我覺得更像是東野圭吾試著將之融入的另類嘗試。以下深入討論,還沒看過原作的人請離開吧。


(大雷警告)

(大雷警告)

(大雷警告)

先說東野圭吾是理工背景出身的,從他歷年來的作品也知道他的創造力與邏輯能力都是一流的。不過小說到底也是由人所創作的,不僅其質量受限於作者的才華,它也必須遵循某種形式的人為規則。人們常常說「現實比小說來得殘酷」,是因為小說的內容必須有邏輯性,而真實發生的事物則不需要有。如果作者在小說中敘述某男愛上某女而缺乏理由與線索,甚至是連不太透明的比喻都沒有,讀者肯定會氣炸。除非這是一本神話或史前傳說。

以東野圭吾的能力,要讓故事通順連貫有邏輯當然不是問題,但也不可能絲毫沒有誤差。在《秘密》書中的確有些具有爭議的部分,但讀者也無從判是否是作者蓄意。何況作家向來也極少公開地為讀者釋疑,所以太過深究於某些情節或小辨子其實沒太大意義。對於一部作品,讀者自己的感想與啟發最重要,能進一步的深入追求真相則是一種更高的樂趣。《秘密》這個作品就極具讓人向下挖掘的潛力。所以我說它得到「日本推理作家協會獎」也應該啊。只是這次換成讀者你來推理了。

《秘密》的主軸大致上圍繞在平介直子藻奈美身上。平介的妻子「直子」與女兒「藻奈美」,在一次巴士意外後,發生了非常神奇的事,雖然直子在意外中死亡了,不過靈魂卻住進了藻奈美的身體裡面,之後只能代替藻奈美開始新的生活。這就是劇情的起點。

這樣子的規劃有很多面向可以討論。

平介

從爸爸平介的立場,他面臨了到底是失去妻子還是女兒這種二元問題。面對存活下來的藻奈美(但靈魂是直子),自己到底是算是丈夫還是父親,平介在小說中常有類似的感慨。

「女兒」這詞多少有種老爸的前世情人的味道,正巧在書中,女兒這個身份跟妻子重疊了。這毫無疑問是今世情人了。上面這種情況中的女兒,跟「一般的女兒」當然有極大的差異,但不管是哪一種女兒,在成長中要面對的都是一樣的。東野圭吾很巧妙的將藻奈美的年紀設定在十一歲,正是青春期的開始。於是讀者可以看到一位父親與成長中的女兒的衝突,但實際情形卻又不是那樣。其中作者刻劃最深的就是女兒與異性間的人際關係,在藻奈美的學長相馬的那個事件後,由直子扮演的藻奈美才發生巨大的變化。這也是本作情節轉折的關鍵。

直子

我常常想,「媽媽與女兒」二位一體的設計應該會比「爸爸與兒子」來得有趣。至於東野圭吾會這樣選只是因為他是男人吧。題外話。

雖然說是二位一體,主導的仍是直子(的靈魂),藻奈美暫時只有肉體上的存在。從直子的角度,她必須放棄自己,以藻奈美的方式來生活。當中無論是直子看待自己、直子看待平介、或直子以藻奈美的角度看待世界,都有很多題材可以發揮。

跟平介一樣,直子也有心理的矛盾與衝突,她既是平介的妻子也是女兒,怎麼同時扮演一個好妻子與好女兒就非常值得細細琢磨。身為妻子,她要如何處理夫妻間性的需求;身為女兒,她要如何面對青春期中的親子關係;而做為媽媽,她要如何替藻奈美的未來著想。總之,二位一體的角色為東野圭吾帶來非常多可以深入探討的著眼點。其中我覺得最感人的無疑是直子面對自己娘家的部分,實在太虐心了。

平介或直子到底誰比較痛苦呢?對於平介來說,唯一的改變就是直子(藻奈子),除此之外的其它東西,包含世界看待他的方式都是沒變的:他是失去了妻子,與女兒相似為命的父親。對直子來說就不一樣了,她失去了身為直子的一切,並且要面對全新的、原本屬於藻奈美的一切,對她來說,只有平介還是平介。

不過這邊有個重點,那就是平介非常愛直子,東野圭吾在這一點給了很多刻劃。所以這種比較也變成無關緊要了。

藻奈美

在《秘密》的一開始,東野圭吾設計了「媽媽與女兒」二位一體的角色。在這個設計下,東野圭吾盡情地發揮。東野圭吾講過類似的話:只要角色形塑出來後,剩下的讓他們自己發展就可以了。該描寫的該探討都做了,接下來就是怎麼收尾。

在這之前,我們先丟棄現有的認知,假定自己是作者,會怎麼處理這個問題。大抵上有兩種可能:

  • 藻奈美本格回歸,直子消失;
  • 直子以藻奈美的身份繼續活下去。

還有第三種,也是大家討論非常多的版本,不過這個留到下一段再討論。現在的問題是,上面兩個版本你喜歡哪一種?

是我的話我會選「藻奈美本格回歸,直子消失」,不然對於藻奈美太不公平了。如果是「直子以藻奈美的身份繼續活下去」,在我看來等於直子間接殺害了藻奈美,如果我是作者,我可不想承擔這種潛在的道德壓力。而且讓真正的藻奈美回歸,對於故事的完整性也有幫助。我們不曉得作者當初是怎麼想的,但看完小說後我們都知道,東野圭吾最後呈現的是藻奈美本格的回歸。

只是,單純的藻奈美歸來、直子逝去,這結局似乎太詳和了。於是作者在最後留下一個大暗示,也是本作使人錐心刺痛、使人失眠難過的罪魁禍首了。

在細談這個之前,我們先釐清下面這件事。

藻奈美從頭到尾都是藻奈美?

先假設平介是正常人,他並沒有因為喪妻之痛而神智錯亂,所以根據書中的描述,平介看見的、感覺到的、說的聽的都是正常而沒被扭曲的。光是在這個前題下,「從頭到尾都是藻奈美在假扮直子」的根據就很難立足。

在書中,平介常常是「感覺上」或「直覺上」就能分辨出是直子或藻奈美,也包含許多直子在動作、講話或氣質上的「似曾相似」。要模仿一個人到唯妙唯肖或許可能,但要演到可以使大腦反射出感官上對於某個人物的映射,除了本人外沒有人做得到了。

那種眼神讓平介忽然覺得好奇怪。他心中暗自尋思,女兒的眼神怎麼那麼奇怪啊!那不像是藻奈美的眼神,不,應該說不像是孩子的眼神!並且,這種眼神讓他感到很熟悉,曾經有人用這樣的眼神看過他。

上面是直子第一次透過藻奈美現身時,平介的發現。到書本快結尾時,平介自己也忖思,並認為「他不會連她是不是直子都判斷不出來」。

再者,藻奈美要把「大人」的感覺演出來,讓她的同學或老師都驚訝不已,這是非常困難的事。藻奈美的導師說過:

「不,我認為不是。她不只外表裝出大人的樣子,而且從內心裡滲透出一種大人才有的穩重。…」

一個十一歲的小孩能有這種能奈,讓二十五來歲的大人(藻奈美的導師)有這種感覺。除非這個小孩就是一個大人(直子)。

再看到直子的姊姊容子對於藻奈美的評價,也會得到這非直子不可的結論。藻奈美就算看過媽媽幫爸爸按摩,或者被媽媽按摩過,她要模仿出屬於媽媽的按摩手勢是極困難的。一個人可以模仿野茂英雄的投球動作,但不代表他就能投威力相當的球。

不過我認為東野圭吾偷偷地埋了一個線索,說明當時的藻奈美真的是直子。在看這一段時,就覺得安排小孩子喝酒的橋段觀感不大好吧,也不曉得是不是別有用意。當時藻奈美考的中學放榜,平介跟藻奈美吃飯+喝酒後回到家,在家中有這段敘述:

不知道是夢話還是酒話,她(藻奈美)不停地說著「平介,對不起。平介,對不起」。

日本是個使用敬語的國家,要直呼名諱的非直子不可了。在那個時間點前,直子跟平介已經約定好稱呼他為「爸爸」,在喝酒之後,直子失守了。藻奈美要在「酒後吐真言」的身心狀況下顧慮到這個細節,我想她大概是外星人吧。

關於藻奈美的部分我最後要講的是這個。這個部分發生在書本的很前面,不確定是不是作者失誤。書中有這麼一段:

身體和原來不一樣了,大腦自然會變的。自己早就應該意識到這一點了,直子想

從頭到尾,直子的想法都是透過藻奈美的對話來表現,唯獨這一段用了「直子想」。我不確定這是不是由於翻譯所造成的誤差。如果不是,那當下的藻奈美就真的是直子了。而無論這是東野圭吾的失誤或是蓄意安排,都說明了他是將當下的藻奈美設定成直子的。

所以最後穿白紗的藻奈美到底是不是直子?

東野圭吾在全書最後留下了一個「藻奈美從來沒有醒過來,而是直子放棄自我以藻奈美的身份活下去」的伏筆。這裡其實有一個線索來釐清這件事,只是我認為釐清了也沒有太大意義。先來講線索。

我當初看到書中最後兩章時,就發現了有些奇怪。第一,藻奈美的回歸是由於前一天平介終於放下了,決心順從直子的意志,讓她以藻奈美的身份活下去。這個設計非常好,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藻奈美在事故後首次現身,並與直子反覆現身。這一段十分感人溫馨。一樣的,藻奈美現身時,平介總能「感覺到異樣」,也就是他是「直覺的」發現藻奈美似乎回來了,這種內在感官的東西是極難模仿的。也因為這樣,讀者在讀完那幾個段落時,當下也會認為藻奈美是真的回來了。畢竟從平介的角度來看也是這樣。

再來,在藻奈美二十五歲結婚典禮前,平介無意間發現直子的戒指從泰迪熊身上被取出來。平介糾結了,因為這是屬於他與直子的秘密,真正的藻奈美是不可能知道的。於是當下他認定現在的藻奈美仍然是直子,是他們在山下公園的那一次道別後放棄自我、以全新的身份繼續活下來的直子。這邊的重點是,在書中的最後一章,從平介發現直子的戒指到見到了穿著白紗的藻奈美,過程中平介所有的糾結都是他「個人內心的疑問」,講白一點那些都是他的腦補、他的想像(這邊要回去翻書比較清楚)。

不過我認為無論是藻奈美回歸或是直子繼續活下來,都沒有太大的差別。在書中,在藻奈美回歸之前,東野圭吾從來都沒有透過平介跟「藻奈美的完全體」或「真子的完全體」互動過。站在讀者的角度,我們並沒有足夠解開謎題的線索。更遑論不管是平介或讀者,我們都不曉得長大後的藻奈美應該長成什麼樣子。

藻奈美從小跟著父母親一起生活,十一歲到十五歲這段時間則由直子代替她活著。在她醒來之後,她與媽媽透過日記交換資訊,把這幾年來藻奈美生活的空缺填補起來。藻奈美的表現很好,很快地銜接上新的生活。這一部分也跟書中提到的兩個人可以共用大腦中的特定部位有關。如果藻奈美在媽媽這麼大的影響下活下去,那麼她到底會長成什麼樣子呢?披上白紗的藻奈美,即使在平介的眼中像極了直子,那也是意料中的事了。

直子過世時三十六歲,藻奈美十一歲,可以推估直子大約二十五來歲與平介結婚。東野圭吾安排藻奈美二十五歲結婚,多少有點巧思在。平介看到藻奈美穿著白紗的當下,會不會想到年輕的時候穿著白紗的直子?如果是這樣,因為戒指的秘密以及往日回憶的衝擊,認定當時的藻奈美就是直子也不無可能。

戒指的疑點?

藻奈美到底怎麼發現戒指的?這個問題我們永遠不會知道。藻奈美很喜歡那隻泰迪熊,每天睡覺時都要抱著,抱著抱著就發現了也說不定。又看到爸爸手上的戒指與泰迪熊上由媽媽繡上去的縫線,自然而然就有這樣的聯想了。在結婚當下拿出媽媽的遺物大概也是藻奈美的一份心意。只是她大概沒料到爸爸看到戒指後會有這麼痛心的反應……

另一個更簡單的解釋就是媽媽在日記中提到了這件事,因為這本日記平介是不許看的。關於日記本,書中有一段平介對直子說「不該寫的事情你可不要寫啊!」,直子的反應是露出潔白的牙齒苦笑說她不會寫。誰知道直子是不是想著「我當然不會把你差點跟女兒亂倫這種事寫進去」,而不是繼續為戒指保密。

總之,戒指這個部分讀者永遠不會知道真相的。

結論

其實我一直認為東野圭吾想要在《秘密》做一個正面的結局。從這個角度出發,才有了上面的主張。

平介在意外當下並沒有失去妻子,透過藻奈美繼續跟直子生活著。時間到了,直子逝去,藻奈美回歸,無形中帶著媽媽的意志與影響長大。到了二十五歲結婚時,藻奈美長成了妻子與女兒的混合體,在平介眼中,藻奈美既像妻子,也是自己的女兒。直子雖然在大巴意外過世了,卻在附體的過程中透過藻奈美而活下來。我想,這才是東野圭吾在《秘密》這本書中所放的最大絕吧。

廣告

Posted

in

by

Tags:

Comments

「東野圭吾《秘密》的秘密(文長)」 有一則迴響

  1. […] 整個 2018 年只發表了下列四篇心得:墨基爾的《漫步華爾街》、東野圭吾的《秘密》、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東野圭吾的《白夜行》。 […]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