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 Firefox 火狐瀏覽器

先說 Safari 是我個人最喜愛的瀏覽器,無論是在 macOS 或是在 iOS 上都是。不過在 Windows 上,從某個時間點之後沒了 Safari 這個選項,而恐怕在那個時間之前這個選項也是慘不忍睹。在跨平台當道與大者恆大的網路世代,獨缺 Safari 的 Windows 上比較熱門的選項就那幾個:Chrome、Firefox 與 Opera。而在最近的一次改版 Firefox Quantum 推出之後,睽違了十年,Firefox 又再度回到我心中瀏覽器 for Win 的首選了。

對了,忘了說 Windows 上的主流還有 IE(或 Edge)。

當初看到 Firefox Quantum 主打「兩倍速」並抱著一試的心態,沒想到兩個關鍵功能讓「打開 IE 只是為了下載 Chrome」變成了「下載 Firefox」。什麼速度快、資源需求少、隱私權設計佳、支援行動平台等,根本不是考量的重點了。

第一個是「閱讀模式」(下圖)。這個只要一鍵,就能讓頁面乾乾淨淨,字體大小、段落、行距、對比都適整成最適閱讀的模式,沒有廣告,沒有多餘的美工,沒有頂欄側欄底欄等額外資訊,讓使用者專注於網頁資訊本質的功能,內建在 Firefox 了(不過我是到最近 Firefox Quantum 的更新才發現)。雖然在其它平台上可以透過外掛或擴充套件來達成,但總是少了點渾然天成的整合感與精密度。跟 Safari 相比,Firefox 的閱讀模式在版面上的自訂性更高,但能套用的網站似乎比較少(個人感覺)。

img-1513510499

第二個則是「稍後再讀」(下圖)。Firefox 在這一次更新中透過支援 Pocket 服務終於有了這個功能(Mozilla 買下了 Pocket),而且更勝 Safari。Pocket 的「稍後再讀」只要一鍵就能把精要版的頁面(類似或就是「閱讀模式」的版面)儲存到服務後台的清單中,方便之後隨時打開來看。看完後可以選擇加到 Pocket 的最愛清單或直接存封。還包含標籤管理的功能。整體的功能性介於 Safari 的「稍後閱讀」與 Evernote 頁面存檔之間。操作起來很流暢卻不囉嗦,整合感與精密度一樣非常好。只可惜整合進 Firefox 的 Pocket 無法支援離線瀏覽。

img-1513510550

總之,以上兩點在 Safari (不管在 macOS 或 iOS 上)上非常上手的類似功能,成了翻轉使用習慣的動機。其它的像是瀏覽速度、記憶體用量、外掛數量等的,對於電腦效能不差的非玩家級使用者來說是次要點了。


最後提一下微軟新世代的瀏覽器「Edge」。依我個人來說,它的「閱讀模式」與「稍後閱讀」的功能是達標的,當然還包含很多其它有趣的新功能。以它整體表現與「內建」的優勢來看實在非常吸引人。可惜設計與功能性上似乎過度簡約了,介面感覺起來很不緊實,面版或按鈕操作起來就是有種鬆弛與無力。其它 Windows 10 的原生軟體也有相同的情況,不曉得是不是因為風格設計指南的關係。

雖然就「內建」這一點我很希望 Edge 能起飛,但另一方面心中隱藏著的久遠前對 IE 的反感卻又使我想叫衰。真是種無可奈何的科技憂鬱 ╮(╯◇╰)╭

廣告

Posted

in

by

Tags:

Comments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