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六個月,終於把《三國演義》嗑完了。全書一百二十回,七分實、三分虛,包辦了東漢末年到晉篡魏之間的史事與傳說,精彩萬分。文體是最近吵很兇的文言文白話版,共有六十萬字。用字遣詞非常扼要精確,翻成 ㊣ 白話文的話,字數應該會爆到一百萬字以上。

三國的故事大家都非常清楚,格主在這邊就不多嘮叨,在文末放一段《三國演義》一書章末的全劇提要就好。這邊要提出幾點對於三國演義敘事手段的不負責任觀察,半開玩笑的,望三國迷別太認真 XD
兩軍對陣,一定是主將 PK→掩殺→死傷無數
三國演義中,兩軍打仗的起手式大抵如此(設計橋段):
趙雲出馬於陣前,大乎曰:「逆賊何不早降?」對陣者某某將軍大怒,提槍來戰。戰不三回合,被趙雲一刀斬於馬下。蜀兵趁勢掩殺,敵軍死者無數。
互相叫囂是一定要的,然後總要有人氣 PUPU 地殺出來要 PK 對方主將。誰被幹掉或逃跑的話,另一方無論兵力多寡一定殺散對方。退個十里下寨已經算不錯的,像曹操一樣被堵在華容道的也滿常見的。
不過在三國演義裡面,不靠 PK,只靠講幾句話就能氣死對方大將也是有的,例如孔明。
「某有一計…」,應驗的機率大概是……50/50 好了?
三國演義裡面,最愛講幹話的就是各軍軍師與謀臣。這群人獻策的起手式大抵如此(設計橋段):
忽報魏王領三路軍馬來襲,某某聞之大驚,跌足曰:「如之奈何?」一旁謀士曰:「臣有一計,令魏軍頭尾不能相連,不敵自破」。
這句話出來通常都是章末,接下來就類似:
正是:「強中自有強中手,使計還遇識計人」未知其計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翻了下一頁結果常常發現是爛招(丟書)。
英雄敗北前通常都沒帶腦袋出征
三國將領敗北前的起手式(?)的案例不計其數,以下列出幾個真實案例。
失街亭馬謖被斬:
平常都丞相好、丞相棒的,出兵前還被再三囑咐,馬謖的回應是:
「某自幼熟讀兵書,頗知兵法。豈一街亭不能守耶?」
到了街亭,王平再三規勸,馬謖的回應是:
「汝真女子之見!兵法云:『凭高視下,勢如破竹。』若魏兵到來,吾教他片甲不回!」
後來馬謖兵敗被斬。
美髯公關羽大意失荊州,昭烈帝為雪弟讎反被營燒百里:
坐陣荊州的關羽不聽王甫諫言,最後敗走麥城而殉命。後來劉備為了替兄弟關羽與張飛報仇,盡驅川兵深入東吳,沿江下寨。眾官苦諫,劉備的反應是:
「吳賊膽落,朕長驅大進,有何礙乎?」
聽聞陸遜之才,劉備的反應是:
「朕用兵老矣,豈反不如一黃口孺子耶!」
連在四川的孔明知道劉備用兵陣形後都歎氣說「漢朝氣數已盡」。最後蜀兵兵敗如山倒,劉備托孤於白帝城。
連孔明也大怒:
智力與妖術滿點,如鬼神般的存在,平常能呼風喚雨,死了還能嚇跑活人的孔明,第二次北伐久攻陳倉城不下,也是一連大怒三次,最後差點沒吃大虧。
所以說,光看到主角們個性大變,就知道之後八九成會遇到大便。作者羅貫中可以封為伏筆爆雷王了。
異象、惡夢與流星,怨氣可比科南
異象:
忽一陣大風,自東北角上而起,把庭前松樹吹折,眾皆大驚。孔明就占一課,曰:「此風主損一大將!」諸將未信。正飲酒間,忽報鎮南將軍趙雲長子趙統、次子趙廣來見。孔明大驚,擲杯於地曰:「子龍休矣!」
趙雲 GG。
惡夢:
龐德曰:「雪地遇虎,夢兆殊惡。莫非老將軍在許昌有事否?」
言未畢,馬岱踉蹌而入,哭拜於地曰:「叔父與弟皆死矣!」
這直接應驗。
流星:
卻說司馬懿夜觀天文,見一大星,赤色,光芒有角,自東北方流於西南方,墜於蜀營內,三投再起,隱隱有聲。懿驚喜曰:「孔明死矣!」
後來孔明 GG。
點評:
有夠靈驗。
最後來個《三國演義》的全書提要:
高祖提劍入鹹陽,炎炎紅日昇扶桑;
光武龍興成大統,金烏飛上天中央;
哀哉獻帝紹海宇,紅輪西墜鹹池傍!
何進無謀中貴亂,涼州董卓居朝堂;
王允定計誅逆黨,李傕郭汜興刀槍;
四方盜賊如蟻聚,六合奸雄皆鷹揚;
孫堅孫策起江左,袁紹袁術興河梁;
劉焉父子據巴蜀,劉表軍旅屯荊襄;
張燕張魯霸南鄭,馬騰韓遂守西涼;
陶謙張繡公孫瓚,各逞雄才占一方。
曹操專權居相府,牢籠英俊用文武;
威挾天子令諸侯,總領貌貅鎮中土。
樓桑玄德本皇孫,義結關張願扶主;
東西奔走恨無家,將寡兵微作羈旅;
南陽三顧情何深,臥龍一見分寰宇;
先取荊州後取川,霸業圖王在天府;
嗚呼三載逝升遐,白帝托孤堪痛楚!
孔明六出祁山前,願以只手將天補;
何期歷數到此終,長星半夜落山塢!
姜維獨憑氣力高,九伐中原空劬勞;
鐘會鄧艾分兵進,漢室江山盡屬曹。
丕睿芳髦才及奐,司馬又將天下交;
受禪台前雲霧起,石頭城下無波濤;
陳留歸命與安樂,王侯公爵從根苗。
紛紛世事無窮盡,天數茫茫不可逃。
鼎足三分已成夢,後人憑弔空牢騷。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