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工作的地方清出不少電腦周邊等著要報廢。經過那垃圾堆的時候,眼角餘光瞄到不太平凡的東西,得到同意後,便把它帶回來了:IBM 的 Model M 鍵盤。
這把「鍵王」Model M,又被稱為最「經典」的鍵盤,是 IBM 在 1985 年推出的標準鍵盤(維基百科)。它採用的是「屈簧式」(buckling-spring)的軸,其手感獨特且相當耐用。以照片中的這把來說,它是 1994 年產的,過了 20 年仍然健康。國內不乏 Model M 或 Model M-style 的鍵盤玩家。
這把鍵盤很重,拿起來就跟一台 15 吋的筆電相當(數據是 2 到 2.5 公斤)。外觀很老土,鍵帽是鐵灰與米白雙色配色,外形方正,框也很寬,以現代的審美觀來說很不討喜。鍵帽是「雙層」的,將表層拿掉後,還有裏層(下圖)。拔掉裏層才是軸。

科科仔拿到鍵盤後,第一件是就是把表層鍵帽全部拆下來,泡在沙拉脫水中搭配牙刷清洗。裏層鍵帽比較難拆,我直接放棄,只有用吸塵器吸過鍵帽下的底板(要小心別把裏層鍵帽吸掉了)。外框不確定是什麼材質,只用稀釋過的甲醇擦拭。簡單的清潔過後,把外層鍵帽全部裝上去,就像新的一樣。
用了幾天,科科仔提出以下的幾點看法:
一、按鍵的手感很重:查了數據,這種「屈簧式」的機構,其下壓的觸發克數達到 70 克(黑軸為 60 克,紅軸 45 克),相當重手。科科仔用無蝦米打了一篇約 7 分鐘的文章,就覺得手滿痠的。對於喜歡輕手或薄膜鍵盤的人,大概很難直接適應。
二、段落感:「屈簧式」的段落感很特別,如果只是隨興把玩,大概不會有什麼感覺。但是,一旦認真坐來下打字,打個一陣子便會印象深刻。是一種「過目不忘」的手段(我成語不好),與 Cherry 的機械軸或無接點靜電容軸有很大的不同。下面放的是「屈簧式」軸下壓的動畫。

三、打起來很吵:看了上圖就知道,屈簧式的軸是靠彈簧打擊軸壁產生按鍵的回饋感,打起來鏗鏘有力。而且這把鍵盤有讓人無法自拔的魔力,會愈打愈嗨 XD。自己打得很爽沒錯,但旁邊的人可不爽了。

四、鍵帽材質與塗料:根據網路上的文章(在 reddit 上看到的),Model M 是使用 PBT 材質的鍵帽,並使用熱昇華印字。不過實際的觸感卻「不太 PBT」,大概是有年紀了。熱昇華印字則是可以確定的。
五、舊式的介面與無 Win 鍵:鍵盤採用 PS2 介面,而非現在常用的 USB。查了資料,其 PS2 介面很特別,一般的 PS2 對 USB 轉接頭是無法使用的,需要「主動式」的轉接頭。另外因為沒有 Win 鍵,很多快捷鍵沒辦法使用,對於 Mac 的使用者更是麻煩。
結論
雖然現在並沒有把它當主力鍵盤來用,但接在工作桌旁邊的電腦上,時不時把玩一下,仍然很有樂趣。沒辦法,我是紅軸 + 60 % 尺寸的鍵粉,Model M 註定不是我的菜。科科仔也只能把你供著來拜了。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