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 10 年前的 Windows、Ubuntu 到現在的 Mac,在自己電腦上的軟體愈來愈少,重灌也變超簡單 XD。一部分是拜科技所賜,一部分是工作性質變單純了;其實很大一部分是隨著年紀變大(?),也希望一切愈簡單愈好。
以下列出 2015 年在科科仔電腦上的「必備」軟體。排序上以內建的軟體優先,接著才是第三方的。至於類別間前後順序單憑感覺。會簡單地描述軟體功能與個人使用上的經驗,僅供參考。
Safari:在 Mac OS X 底下的原生瀏覽器。雖然不是主流,但表現平穩順暢。iOS 上的原生瀏覽器也是 Safari,系統整合佳。對於本身是 Mac + iPhone 的使用者來說很方便。
我只裝 Safari,沒有其它瀏覽器,詳見此。
Mail、Calendar 與 Contacts:Mac 原生的個人資訊管理三寶,類似 Outlook。搭配 iCloud 最完美,也相容於 Google。我目前是兩者兼用。
Photos:前身為 iPhoto。做為個人用的相片管理來說很強大。希望快支援外部模組,不然我的相片冊無法製作啊~
iTunes:個人買了不少 iTunes Store 的專輯,過去也匯入了大量的 CD 曲目,音樂資料庫大到想脫離都沒辦法 XD。有 iDevice 的使用者更不能沒有他 。介面精美實用。整合 iTunes Store 上的資源,像是可以買/租電影、訂閱 Podcast 或是 iTunes U。以一個娛樂整合平台來說很棒。
Pages、Keynote 與 Numbers:Mac 上的生產力軟體。最常用的還是簡報神兵 Keynote。做為文書編輯的 Pages,我最常拿來做海報。Numbers 做一些簡單的報表。上述軟體現階段仍必需跟 Office 並存。
Evernote(含內購):一個優秀的筆記軟體,近來功能愈加愈多,試圖轉型為辦公室的生產力軟體。最常用的還是網頁截取的功能。出國自由行幾乎都靠他(iOS 版離線筆記需付費)。
Xcode:Apple 自家的開發工具。雖然沒在寫 iOS,但寫 C 都靠他。UI 非常直覺好用,幾乎是一用就上癮。
Coda 2(NTD $2,090):網站開發工具,整合了很多寫網頁所需要的功能,如專案控管、同步預覽、檔案傳輸協定、手冊…等。雖然現在比較少寫網頁,但有需要時不能沒有他。
Matlab(需付費):學界常用的程式開發工具。過去用他寫了不少演算法。Mac 版愈做愈好,2014b 版用起來就像原生的一樣。軟體不便宜,我是使用校園大量授權版。
SmartGit(非商用免費):強大的 Git GUI 工具。我個人主要是在終端機上使用 GIt,SmartGit 則用在終端機上較不直覺的操作,像是看線圖的時候。
GIMP:修圖軟體,可以說是開源界的 Photoshop。以免付費的修圖軟體來說,功能完整。雖然不如 Photoshop,就一般個人使用來說足矣。
Virtualbox:免費的虛擬機器軟體。主要用來跑一些 Windows 上的軟體。最近更新為 Virtualbox 5 之後更加穩定了。
其實 Mac 內建的 Reminders 跟 Notes 科科仔也是很常用,不需要大費周章打開 Evernote 就能使用備忘錄跟筆記功能,搭配 iPhone 使用很不錯。
以前還會裝的 MplayerX 影音播放器,隨著線上影音以及版權概念普及後,也沒什麼在使用了。
內建的 Dictionary 字典工具,對於英文不好的我來說很實用 XD。即使不開軟體,也能在 Mac 的任何地方查單字。可惜內建的中文字典只有簡體版的。
雲端空間百家爭鳴,目前是使用 Dropbox 與 BackBlaze。前著是一般常見的雲端硬碟,後者則是備份服務。
果然從使用的軟體就一窺一個人的個性 : )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