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的時候只是念書,我需要一個能流汗、能浪費精力的的空間。還好我加入大氣 OB 隊,雖然隊內多是資深學長,但也算半個社會球隊。社會球隊對學生球隊在眼中,隻隻都是陣容堅強的老姦隊伍。
就我大四的資歷來說,在 OB 隊內還只是搬球具的角色,如果立場是在系隊,我們是被允許可以吃完早餐在去練球的老人們。從系隊的鋁棒換到木棒,木棒的攻擊力無疑讓守備更加簡單,打擊技巧的提升,就更加刻不容緩了。
打比賽是最興奮最開心的事。 OB 隊今年報名台北市壘球聯盟秋季聯賽,隊手盡是不同於學生球隊的社會型球隊,參賽壓力無不促使自己努力進步,成為穩定的先發人選和向中心打線前進是選手間共同的目標,拋開個人成績不說,共同贏得比賽更是對於球隊的肯定。
比賽很麻煩,台北到中壢不算太遠,比賽地點是前村不著後莊的美堤球場。至今已參賽四場,但怎麼到場出賽仍是我最大的困擾。唯一我認得的地標就是 101 了。
體能是衡量球員的一項重要特徵。體能好不好,打兩場比賽下來就知曉。如果天公不作美,出了個大太陽,氣溫還一路飆到 35 度的話,可真叫人難受。
我體能實在差到一個地步。如果守備、打擊都先發的話,一個小時的比賽下來,體力大概剩不到 6 成,第二場比賽開始後,表現就會因體力吃緊而下滑。這種事發生在我第一次出賽。
訓練肌力或肌耐力方便多了,在家有事沒事伏地挺身或仰臥起坐就得了。增加體能可就有點麻煩:游泳成效顯著,進行方式也最舒服,但很麻煩;跑步能輕易取得,也無需成本,但累死人了。除了游泳或跑步外,我能想的訓練體能的方法大概就只剩騎腳踏車了。這是個好運動也是好嗜好 ,絕對值得全心投入,或許還可以加入騎車去台北比賽這個自行車訓練路線。
有錢的話,騎腳踏車這個想法當然是一時之選呢!
今天去學校後門的全壘打打球,整家打擊練習場有現代化的感覺。買球的數目是儲在卡片裡面,卡片名稱俗得叫做金龍卡。內裝還滿新的,球道數很多,打擊時門栓還會自動上鎖,整個是很新鮮的感覺。
開在後門那地點會不會倒店啊?那我的儲值不就飛了?
發表迴響